辉达娱乐

热线电话:
辉达娱乐
热门搜索:
你的位置: 辉达娱乐 > 产品展示 >

实习医生拒收红包被主任穿小鞋,坚持原则,辞职信写:这身白大褂我不穿了

产品展示 点击次数:75 发布日期:2025-08-18 09:46

凌晨三点,急诊室的白炽灯晃得人眼疼。实习医生沈星竹紧握着手中的红包,指尖冰凉。

那是病人家属塞给她的,厚厚一叠,带着体温,也带着沉甸甸的期待与不安。她抬眼,正好撞上主任陈建国那双审视的眼睛,锐利如手术刀。

他嘴角微不可察地勾了一下,沈星竹心头一紧。她知道,这红包,她收不得。可若是不收,等待她的,又将是什么?

沈星竹是医学院的优秀毕业生,带着满腔热血和对医学的崇高敬意,踏入了仁心医院。实习生涯的第一天,她便见识了医院的另一面。

那天,一位患有复杂心脏病的儿童急需手术,手术费对普通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。孩子父亲焦急万分,在走廊里来回踱步,最终,他走到沈星竹面前,双手颤抖地递过来一个鼓囊囊的红包。

“沈医生,求您了,我家孩子……就靠您了。这是我们一点心意,您一定要收下!”男人眼眶通红,几乎带着哭腔。

沈星竹看着那红包,又看看男人布满血丝的双眼,心里百感交集。她知道,这红包背后是这个家庭的全部希望,是他们对医生的信任,也是一种无奈的妥协。

但她更清楚,医生收受红包,是医院明令禁止的红线。

“大叔,您的心意我领了,但是这个我真不能收。”沈星竹语气坚定,将红包推了回去,“您放心,我们会尽全力救治孩子,这是我们的职责。请您把钱留着,孩子的后续治疗还需要用钱。”

男人愣住了,似乎没想到她会拒绝。他犹豫了一下,又将红包往前递了递:“沈医生,您别嫌少,这是我们东拼西凑来的……”

就在这时,主任陈建国走了过来。他身材魁梧,面色严肃,是科室里说一不二的权威。沈星竹心里咯噔一下,她知道陈主任最忌讳实习生坏了他的“规矩”。

陈主任锐利的目光扫过沈星竹手中的红包,又落在男人脸上,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。他没有说话,只是冷冷地瞥了一眼沈星竹,那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。

沈星竹顶着压力,再次将红包推还给男人:“大叔,请您相信我们医生,我们会竭尽所能。”

男人见沈星竹态度坚决,只好收回了红包,但眼中仍充满了感激。他一个劲儿地道谢,然后匆匆离开了。

陈主任看着男人离去的背影,又转头看向沈星竹,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弧度。他拍了拍沈星竹的肩膀,力道很轻,却让沈星竹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。

“小沈啊,你很有原则,是好事。”陈主任的声音听起来平静,但沈星竹总觉得其中暗藏玄机,“不过,有些事,不能只看表面。”

他没有多说,转身离开了。沈星竹站在原地,心头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预感。她知道,自己可能惹上麻烦了。

果然,从那天起,沈星竹的日子开始变得不那么好过。

首先是排班。急诊科的排班本就紧张,但沈星竹的班次却变得尤其“奇葩”。别人是“白班-夜班-休息”,她却常常是“连轴转”,或者被安排到最忙碌、最辛苦的时段,而其他实习生则相对轻松。

“沈星竹,你今天晚上值班,明天早上八点还有个手术要跟。”护士长拿着排班表,语气平淡地通知她。

沈星竹接过一看,眉头紧锁:“护士长,我昨天才上完夜班,今天又……”

“没办法,人手不够。你是实习生,多学多做是好事。”护士长打断她,眼神闪烁了一下,似乎有些无奈。

沈星竹知道,这背后肯定有陈主任的授意。她咬了咬牙,没有争辩。

除了排班,陈主任还常常在查房时“点名”沈星竹。倒不是批评她医疗技术上的错误,而是鸡蛋里挑骨头。

“小沈,你看看这份病历,患者的用药剂量,你是不是再核对一下?虽然没错,但不够严谨。”

“你给这位患者换药的纱布,边缘是不是可以再规整一点?细节决定成败。”

每一次“点名”,陈主任都会用一种看似温和实则带着压力的语气,让沈星竹在众人面前感到尴尬和无所适从。

其他医生和实习生们都看在眼里,心里明白,这是陈主任在给沈星竹“穿小鞋”。大家私下里对沈星竹投来同情的目光,却没有人敢为她说什么。

沈星竹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。她开始失眠,常常在梦中惊醒,梦到自己因为一个小失误而被陈主任劈头盖脸地训斥。她开始怀疑自己,是不是真的不够优秀,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做医生?

但每当她看到那些信任她的病人,看到他们眼中对健康的渴望,她又会重新燃起斗志。她告诉自己,她是为了病人,为了自己的信念,而不是为了主任的认可。

日子一天天过去,沈星竹的精神和身体都透支到了极限。她常常在下班后,拖着疲惫的身体,一个人坐在医院的长椅上,看着夜幕下的万家灯火,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。

一次,科室里接诊了一位特殊的病人,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教授,患有罕见的肺部疾病。老教授知识渊博,为人谦和,但病情复杂,治疗方案需要反复斟酌。

陈主任对这位老教授非常重视,亲自负责他的诊疗。沈星竹作为实习生,被分配负责老教授的日常护理和记录工作。

老教授的治疗过程中,需要用到一种进口的特效药。这种药价格昂贵,且供应紧张。陈主任指示沈星竹去药房申请,并暗示她要“灵活一点”。

沈星竹明白陈主任的意思,他希望她能通过一些“特殊渠道”优先拿到药。她心里很抵触,但又不敢直接违抗。她硬着头皮去了药房,却被告知这种药最近用量大增,库存告急,需要排队。

她回来向陈主任汇报,陈主任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。

“沈星竹,我让你去办这件事,是相信你的能力。”陈主任语气冰冷,“你告诉我,药拿不到,病人怎么办?”

“主任,药房说要等,我……”

“等?病人等得起吗?”陈主任猛地一拍桌子,吓得沈星竹一颤,“你就是这么办事的?一点变通都不会吗?”

沈星竹感到委屈,但她知道,陈主任是在借题发挥。她坚持道:“主任,我问了,没有特殊途径。我不能……”

“不能什么?不能为了病人想尽一切办法吗?”陈主任步步紧逼,声音越来越大,“沈星竹,你是不是觉得,你拒收红包就是清高,就是有原则了?我告诉你,真正的原则是救死扶伤,是为病人争取一切可能!你这样,只会耽误病人!”

陈主任的话句句诛心,沈星竹的脸涨得通红。她想反驳,但又无力辩驳。她知道,陈主任是在用所谓的“大义”来压她,让她妥协。

最终,还是陈主任动用了他的人脉,从其他医院调来了特效药。老教授的病情得到了控制。

事后,陈主任在科室会议上,当着所有人的面,对沈星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。他没有点名红包的事情,但字字句句都在暗示沈星竹“缺乏变通”、“不懂人情世故”、“不适合临床工作”。

“有些人啊,就是太死板,以为坚持自己的那点小原则就是高尚。”陈主任环视了一圈,目光最终落在沈星竹身上,“殊不知,在医院里,在救命面前,有时候‘变通’才是最大的原则。”

沈星竹低着头,只觉得耳朵里嗡嗡作响。她感到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,像一把把无形的刀子,割裂着她的自尊。

这次会议后,沈星竹在科室里几乎成了透明人。同事们对她敬而远之,生怕沾染上陈主任的怒火。一些原本对她友善的护士也开始避开她,只剩下必要的公事公办。

沈星竹变得沉默寡言,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,试图用业绩来证明自己。她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学习,更加细致地照顾病人,甚至主动承担起一些无人问津的苦活累活。

然而,她的努力似乎并没有改变陈主任对她的态度,反而让对方的打压变本加厉。

有一次,医院组织了一场重要的学术交流会议,邀请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。这是实习生们学习和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。沈星竹提前做了充分准备,希望能有机会向专家请教。

会议名单公布后,沈星竹的名字赫然在列。她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,或许陈主任并没有那么绝情,或许她的努力还是被看到了。

然而,就在会议开始前一天,她突然接到通知,她的名额被取消了。

“小沈啊,真不好意思,名额有限,临时做了调整。”科室秘书支支吾吾地解释道,“你的实习期快到了,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毕业考核上吧。”

沈星竹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。她知道,这又是陈主任的手笔。那个被替换掉的名额,最终落到了另一位实习生头上,那位实习生是陈主任的亲戚。

这件事情对沈星竹的打击是巨大的。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。她努力了这么久,付出了这么多,却依然无法摆脱这种无形的压迫。她开始怀疑,在这个环境中,坚守原则是不是真的就是错误?

夜深人静,沈星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狭小的宿舍。她躺在床上,天花板上昏黄的灯光显得格外刺眼。她拿出手机,想给远方的父母打个电话,可话到嘴边,又咽了回去。她不想让他们担心。

她想起了自己当初选择学医的初衷:救死扶伤,做一个纯粹的医生。可现在,她却被卷入了一场看不见的漩涡。她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风筝,线被紧紧地拽在别人手里,无法自由飞翔。

沈星竹的毕业考核临近了。这是她能否顺利从实习生转正的关键。她知道,只要她能通过考核,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,她就能脱离实习生的身份,拥有更大的自主权。

然而,就在考核前夕,一件突发事件彻底将沈星竹推向了深渊。

那天,科室里收治了一位急性阑尾炎患者,需要立即进行手术。沈星竹作为当值实习生,负责术前的准备工作。

她仔细核对了患者的各项指标,确保万无一失。然而,在手术中,麻醉师突然发现患者对某种麻醉药物有过敏反应。

幸好麻醉师经验丰富,及时调整了用药方案,手术最终顺利完成,患者也转危为安。

事后,陈主任却将沈星竹叫到办公室。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。

“沈星竹,你来说说,为什么术前没有发现患者的麻醉药物过敏史?”陈主任将一份病历重重地拍在桌上。

沈星竹震惊了。她清晰地记得,自己询问过患者并核对了病历,上面并没有记录任何过敏史。她立刻解释道:“主任,我仔细核对过,病历上没有相关记录,患者本人也说没有。”

“没有?你再看看这份病历!”陈主任将病历推到她面前,指着其中一页,“这里,明明写着‘青霉素过敏’,虽然不是麻醉药,但说明患者有过敏体质!你为什么没注意到?”

沈星竹仔细一看,那一行字确实存在,只是字迹很小,而且被几个潦草的签名遮挡了一部分,不仔细看很容易忽略。但她发誓,她核对的时候,绝对没有看到!

“主任,我……”沈星竹脑子一片空白。她知道,这可能是陈主任给她设的局。

“沈星竹,你作为医生,连最基本的病历核对都做不好,竟然还敢狡辩!”陈主任的声音拔高,充满了震慑力,“幸好这次麻醉师及时发现,否则出了问题,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?”

他越说越激动,甚至提到了要向上级汇报,取消沈星竹的毕业考核资格。

沈星竹的心彻底凉了。她知道,这是陈主任蓄谋已久的报复。他想借此彻底毁掉她的职业生涯。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屈辱和愤怒,但更多的是无力。

她抬头,看着陈主任那张冷漠的脸,突然觉得这身白大褂,此刻重得让她喘不过气。她无法想象,如果她真的因为这个“失误”而被取消考核资格,她多年的努力将付诸东流。

她紧紧地攥着拳头,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。她知道,她不能再忍受下去了。

她猛地抬起头,眼神里不再是委屈和无助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决绝的坚定。她看着陈主任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主任,我明白您的意思。这份白大褂……”

“主任,我明白您的意思。这份白大褂……”沈星竹深吸一口气,声音带着一丝颤抖,却又异常坚定,“我不穿了!”

陈主任愣住了,他显然没想到沈星竹会说出这样的话。他以为,在这样的压力下,沈星竹会崩溃,会求饶,会接受他的安排。

“你……你说什么?”陈主任的脸色铁青,他没想到沈星竹竟然敢当面顶撞他。

“我说,这份白大褂,我不穿了!”沈星竹重复了一遍,声音更加清晰有力。她从口袋里掏出钢笔,在陈主任面前的办公桌上,拿过一张空白的信纸,笔走龙蛇,迅速写下几个字。

“辞职信。”她将信纸推到陈主任面前,上面只有寥寥几行字:

*尊敬的陈主任:*

*鉴于个人原因,我决定辞去实习医生一职。*

*感谢医院提供的实习机会,但我认为,我的职业理念与贵科室的管理模式存在根本性分歧。*

*此致*

*敬礼*

*沈星竹*

*年 月 日*

她没有写任何抱怨,没有提及任何不公,只是平静地陈述。但那一句“职业理念与贵科室的管理模式存在根本性分歧”,无声地宣告了她的抗争。

陈主任拿起那张辞职信,眼神复杂。他看着沈星竹,仿佛第一次认识她。他本以为她是个逆来顺受的软柿子,没想到她竟然有这样的骨气。

“沈星竹,你别冲动。”陈主任的语气缓和了一些,带着一丝威胁,“你知道辞职意味着什么吗?你多年的努力,就白费了!你想清楚了,你以后还想不想做医生了?”

“我想做医生。”沈星竹抬起头,眼神清澈而坚定,“但我想做的是一个问心无愧的医生,一个能坚持自己原则的医生。如果穿上这身白大褂,意味着要我放弃我的底线,那我宁愿不穿!”

陈主任脸色阴沉,他知道,沈星竹是铁了心。他冷哼一声:“好!很好!沈星竹,这是你自己的选择,别后悔!”

他将辞职信重重地摔在桌上,示意沈星竹可以离开了。

沈星竹没有再说什么,她深深地看了一眼这间办公室,看了一眼陈主任,然后转身,头也不回地离开了。

走出办公室的那一刻,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。她做出了选择,她没有向不公妥协。

当天下午,沈星竹便收拾好了自己的物品。临走前,她特意去了趟儿科病房。那个曾向她塞红包的孩子的父亲看到她,眼神里充满了感激。孩子的手术非常成功,已经可以出院了。

“沈医生,谢谢您,真的谢谢您!”男人拉着她的手,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。

沈星竹笑了笑:“这是我们医生应该做的。”

她没有告诉对方她已经辞职。她只是看着那个活泼的孩子,心中感到一丝慰藉。至少,她没有辜负这个孩子和他的家人。

当她走出医院大门时,阳光正好。她深吸一口气,空气中带着消毒水的味道,但此刻,她却觉得无比清新。

她知道,她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。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,但她相信,只要坚持本心,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。

沈星竹辞职的消息很快在医院里传开,引起了不小的震动。有人惋惜,有人觉得她傻,也有人暗自佩服她的勇气。陈主任则对外宣称沈星竹“不适应临床工作”,主动辞职。

离开了仁心医院,沈星竹并没有选择立刻另找一家公立医院。她知道,以陈主任在医疗圈的影响力,她短时间内很难再进入同级别的医院。

她需要时间沉淀,也需要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环境。

她回到了母校,向她的导师——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寻求建议。老教授听完她的经历,没有多说什么,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。

“星竹啊,你做得对。医者仁心,最重要的就是这个‘心’字。如果连心都被污染了,那穿什么白大褂,都是枉然。”老教授的话语,让沈星竹感到一股暖流。

在导师的引荐下,沈星竹来到了一家小型社区诊所做起了全科医生。这里没有大医院的繁忙和复杂,更多的是家长里短的问诊和基础疾病的治疗。病人大多是附近的居民,对医生充满了信任和依赖。

在这里,沈星竹重新找回了最初学医的快乐。她可以耐心地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诉求,细致地为他们检查,给出最贴心的建议。

她发现,即使没有高精尖的手术,没有复杂的疑难杂症,一个小小的感冒,一次细心的问诊,也能让病人感到温暖和安心。

她不再需要面对无休止的“穿小鞋”,也不再为那些所谓的“潜规则”而烦恼。她的时间变得充裕,可以沉下心来学习和研究。

她利用空闲时间,阅读了大量前沿的医学文献,还报名参加了线上培训课程,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。

日子在平静中流逝,沈星竹渐渐适应了社区诊所的生活。她以扎实的专业知识、亲切的态度和问心无愧的医德,赢得了周围居民的广泛赞誉。许多人甚至舍近求远,特意跑到她这里来看病。

而与此同时,仁心医院那边,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。

陈主任的科室,因为沈星竹的离职,并没有立刻显现出什么问题。但很快,一些负面传闻开始在医院内部流传开来。

先是有人匿名举报,称陈主任在药品采购和医疗器械回扣方面存在问题。接着,几位曾被陈主任“特殊照顾”的患者家属,在得知沈星竹辞职的真实原因后,也开始向医院纪委反映情况,提及了陈主任曾经暗示他们送红包,以及对沈星竹的排挤。

这些举报并非空穴来风。陈主任虽然伪装得很好,但在医院多年,难免留下一些蛛丝马迹。沈星竹的辞职,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,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
那些原本敢怒不敢言的人,看到了沈星竹的勇气,也看到了她离职后并没有立刻“垮掉”,反而有了新的开始,这让他们多了一份站出来的底气。

纪委的调查悄无声息地进行着。起初,陈主任还仗着自己的人脉和地位,试图压制这些声音。但随着证据的增多,以及一些关键证人的出现,他开始感到力不从心。

沈星竹对此一无所知,她只是专心致志地工作着。直到有一天,她接到了一通电话。

电话是仁心医院的院长打来的。院长在电话里对沈星竹的辞职表示了深深的遗憾,并委婉地提及了陈主任正在接受调查的事情。

“沈医生,我们医院需要像你这样有原则、有担当的年轻医生。”院长在电话里语重心长地说,“如果你愿意回来,我们随时欢迎,而且会给你更好的发展平台。”

沈星竹的心头百感交集。她婉拒了院长的邀请。她知道,自己已经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道路,那里没有权力斗争,只有纯粹的医患关系。

几个月后,医疗界传来了一个重磅消息:仁心医院的陈建国主任,因涉嫌收受贿赂、滥用职权,被正式立案调查并撤职。这个消息震惊了整个医疗系统,也让仁心医院的内部风气为之一清。

沈星竹在社区诊所里听到了这个消息,她没有感到丝毫的报复快感,只有一种平静的释然。她知道,正义或许会迟到,但绝不会缺席。

陈主任的倒台,也让沈星竹的名字在小范围内被更多人知晓。她曾经坚守原则、宁可辞职也不向潜规则低头的故事,在医院内部和医疗圈里被传为佳话。

许多年轻的医学生和实习医生,都把她视为榜样。

沈星竹所在的社区诊所,因为她的到来和良好的口碑,生意越来越好。诊所负责人看中了她的能力和人品,决定扩大规模,并邀请沈星竹入股,成为诊所的合伙人。

沈星竹欣然接受。她将诊所重新命名为“星竹诊所”,寓意着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,像星星一样指引方向。她投入了更多的精力,将诊所打理得井井有条。

她引入了新的医疗设备,优化了诊疗流程,还定期组织免费义诊,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。

“星竹诊所”很快成为了社区居民心中的“明星诊所”,口碑甚至传到了市区。一些大医院的医生,也会将一些适合社区诊所治疗的患者转介到这里,因为他们信任沈星竹的医术和医德。

五年后,“星竹诊所”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多名医生、设施齐全的小型综合门诊。沈星竹不再是那个小心翼翼的实习医生,她成为了诊所的负责人,一位备受尊敬的医生。

一天,一位老人带着他的孙子来到诊所。沈星竹一眼就认出了他,正是当年那个塞红包给她的孩子的父亲。如今,他的孙子也到了做健康检查的年纪。

“沈医生,您还记得我吗?我儿子当年在仁心医院,是您救了他。”老人激动地握着沈星竹的手,眼中充满了感激,“这些年,我一直都关注着您。听说您开了自己的诊所,我就知道,您这样有医德的好医生,一定会成功的!”

沈星竹微笑着,她看着那个健康活泼的孩子,又看了看老人布满皱纹却充满信任的脸庞,心中百感交集。

“大叔,孩子很健康。”沈星竹为孩子检查完毕,轻声说道。

老人点点头,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锦囊,递给沈星竹。

“沈医生,这不是红包,这是我们家祖传的平安符,虽然不值钱,但代表着我们全家的心意。希望您永远平安,也希望您能一直这样,做一位真正的好医生。”

沈星竹接过锦囊,感受着它微弱的温度。她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个平安符,更是患者对她医德和医术的最高认可。

她想起了五年前,自己决绝地脱下那身白大褂的场景。那时,她感到的是一种解脱。而今天,她穿着自己诊所的白色工作服,心中充满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和满足。

她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。因为,那身白大褂,她是为了坚守自己的原则和良知而脱下的。而如今,她所穿的,是真正属于她自己,属于她所信仰的“医者仁心”的白大褂。

沈星竹看着窗外,阳光穿透薄雾,洒在诊所的招牌上,“星竹诊所”四个字熠熠生辉。她知道,她的医者之路,才刚刚开始,而她会一直走下去,坚守着那份最初的信念,直到永远。

产品展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