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周伦敦那场派对,那叫一个热闹。美国总统特朗普和英国首相斯塔默,两人酒杯一碰,香槟气泡升腾,简直就是给“英美特殊关系”这部老电影又加了一段高光时刻。
他们庆祝的,是五月份刚签的那份贸易协议。场面上的话,说得那叫一个漂亮,滴水不漏。
但杯子底下,是两人谁也不愿戳破的尴尬。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是:老美在拼命砌墙,而英国这帮兄弟,连同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玩家,都在另一头玩命拆墙。
当然,这意思不是说世界贸易就天下太平了。恰恰相反,有些地方还在给僵尸企业输血,把一堆堆的便宜货往全世界倾销。
“近岸外包”的口号喊得山响,供应链被折腾得七零八落。谁都想把鸡蛋放自家门口的篮子里。世界银行的数据也说了,这十年,限制贸易的规矩确实是越来越多了。
可全球贸易就像一条大河,你用石头和烂木头去堵,水总能找到新路绕过去。
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摆在那儿:去年全球贸易总量涨了2.9%。今年可能因为各种政策瞎折腾,会稍微缩水一点,但他们估摸着,到2026年,增长率就能弹回2.5%。
更别说,那些不太受关税影响的服务贸易,今明两年估计能涨个4%左右。这股水,终究是堵不住的。
美国老铁,就爱砌墙
现在全球贸易这摊浑水,主要源头就在华盛顿。特朗普政府一通操作猛如虎,硬生生把美国的平均关税,从前些年不到2%的“白菜价”,拉高到了17.7%的“天价”。
这还没算完。要是药品、半导体这些行业的关税再给你加上,这数字还得往上蹦。
公司老板们天天吐槽,说这关税政策就跟开盲盒似的,天晓得特朗普下一条“真相社交”的帖子里会冒出什么新花样。这种不确定性是挺烦人,但未来的大方向,其实比他们想的要清楚。
过去几十年,美国可是带头大哥,领着大家伙儿降关税。但现在,他铁了心要在保护主义这条道上一路走到黑了。
这事儿,基本上没得商量。就算最高法院跳出来,说总统你不能随便用紧急权力加关税,政府也总能找到别的借口,什么“不公平贸易”啊,“战略行业受威胁”啊,帽子一扣,事儿照样办。
说白了,还是钱的事儿。美国联邦财政都快揭不开锅了,这笔关税,未来十年预计能带来2.4万亿美元的收入。这么大一块肥肉,管他是哪个党的人当总统,谁会傻到松手?
队友们可不傻
最有意思的部分来了。美国的这帮贸易伙伴,虽然被特朗普政府摁着头签了一堆保护主义协议,但他们心里跟明镜儿似的,压根不信这套。
像加拿大这种头铁的,一开始直接就硬刚,你加税我也加。但大部分国家都学聪明了,他们知道,互相伤害最后就是一地鸡毛,谁也别想好过。
于是,我们就看到了特别魔幻的一幕:欧盟、日本这些经济体,干脆就认了美国对他们出口产品加的那些所谓“互惠”关税。
他们嘴上跟美国说着“好好好”,一扭脸,就把一部分美国进口货的关税降到了零。这招绝了,既让美国人有了面子,又实实在在地给自家老百姓降低了生活成本,还没给自己增加财政负担。
大家都在偷偷“拉群”
另一边,尽管特朗普政府把世界贸易组织(WTO)搅得天翻地覆,让这个组织基本瘫痪,但WTO的成员国们可没闲着。削减关税这事儿的好处,谁不想要?
一直高举开放大旗的欧盟,刚跟印度尼西亚谈妥,要把双方80%的进口产品关税都给免了。他们跟印度、澳大利亚、南美那边的谈判,也都在火热进行中。
加拿大也没闲着,正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商量着搞个自贸协议。就连日本,也在跟海湾那帮土豪国家推进自-贸谈判。大家都在忙着“拉群”,建自己的朋友圈,不带美国玩儿了。
英国这波操作,有点秀
真正让斯塔默首相脸上挂不住的,恐怕是另一条消息。就在他跟特朗普推杯换盏的时候,英国其实早在夏天,就已经悄悄和印度签了自由贸易协定。
绝的是,就在这之前没多久,特朗普政府刚以“惩罚印度买俄罗斯石油”为名,对印度进口产品加了高达50%的关税。这前脚后脚的神操作,让所谓的“英美特殊关系”,看起来多少有点塑料。
如果说这只是尴尬,那下面这事儿简直就是当面打脸了。英国成了第一个加入“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”(TPP)这个圈子的非太平洋国家。
而这个TPP,正是特朗普在他上任第一天就宣布退出的组织。当时他对这玩意儿的评价是:“一场灾难”。
英国这一连串的动作,等于是在用脚投票,明明白白地告诉全世界:我更喜欢哪种玩法。它一边跟美国签协议,维持着表面的和平;另一边,毫不犹豫地跳上了全球自由贸易这条大船。
结语
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坚信,只有靠关税大棒,才能把那些因为自由贸易丢掉的制造业工作给抢回来。
但其他发达国家早就看透了。这几十年来制造业岗位流失,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机器人和自动化,贸易政策顶多算个背锅的。他们更清楚,想退回到二战前那种各扫门前雪的保护主义老路,根本行不通。
所以,自由贸易这股大潮,终将滚滚向前。
如果全球化的大浪,真的只是绕开了美国这块礁石,那华盛顿要付出的代价,恐怕会大到让人心疼。而到了那个时候,再想掉头纠正特朗普政府的政策,那难度可就比现在大太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