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"风速每秒23米,距离登陆还有3小时!"7月8日21时,国网温州供电公司特巡队员王建平系紧安全绳,顶着骤雨爬上30米高的输电铁塔。在他脚下,台风"丹娜丝"正在洞头区沿海掀起9级狂风。这场与时间的赛跑,是温州电网在台风三登浙江前的最后防线。
台风登陆前的最后防线
当"丹娜丝"第三次逼近瑞安沿海时,电力部门已启动72小时倒计时机制。特巡队员对沿海187基杆塔完成最后一轮检查,重点排查绝缘子盐雾腐蚀、导线舞动等隐患。数据显示,此次温州电网共清理树障412处,加固临时杆塔53基,这些看似"过度"的预防措施,正是基于2004年"云娜"台风造成温州全域停电的惨痛教训。
风前加固:与时间赛跑的72小时
在台风路径预测发布后,温州供电立即启动三级应急响应。激光清障装置提前清除沿线塑料薄膜等飘浮物,新型绝缘包裹技术替代传统防锈漆,有效抵御沿海盐雾侵蚀。王建平所在班组连续作业26小时,完成76公里线路的特巡。"每提前1小时发现隐患,就能减少200户居民停电风险。"
微气象传感器实时传回导线风偏数据,配网自动化系统可自动隔离故障区段。与2004年"云娜"台风相比,本次跳闸线路减少68%,这组数据印证了智能监测系统的价值。
风后抢修:从"人海战术"到精准复电
瑞安曹村镇的抢修现场,无人机侦察组率先定位倒伏杆塔,带电作业组同步开展修复。15小时恢复供电的背后,是灾损评估系统的AI图像识别技术支撑。关键用户的"双电源"改造也经受住考验,全市21家医院、防汛指挥部实现零秒切换供电。
从"云娜"到"丹娜丝",温州电网用20年构建起立体防台体系。正如一位电力工人所说:"我们上塔时越仔细,百姓停电时间就越短。"这场没有终点的科技战,守护的不仅是电路,更是万家灯火的安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