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日,一则来自港交所的招股书引发广泛关注——乐舒适有限公司正式递交上市申请,这家深耕非洲市场的企业背后,是两位70后广东企业家沈延昌、杨艳娟的创业传奇。他们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生到非洲民生品牌缔造者,用20年时间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建立起覆盖6亿人口的卫生用品网络。这场跨越三大洲的商业实践,不仅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出海智慧,更揭示了新兴市场背后的民生密码。
创业篇:从下海潮到非洲热土的二十年
1、时代浪潮中的抉择(1997-2004)
1997年,面对南方下海潮,刚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的沈延昌做出惊人决定:放弃事业单位工作,南下广州寻找机遇。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尼日利亚——他在当地港资企业的工作经历,让他发现非洲市场的巨大潜力。然而疟疾肆虐的恶劣环境迫使他暂别非洲,这段经历却埋下创业火种。
回国后,沈延昌偶然承接非洲客户的日用品采购订单,敏锐捕捉到中非贸易的商机。2000年,他与妻子杨艳娟在广州创立奥柯耶经贸公司(森大集团前身),从建材、五金等传统外贸起步。2003年,面对外贸红海竞争,这对夫妇果断转型,将总部扎根广州这一外贸枢纽,开启通往非洲的"广交会通道"。
2、本土化战略的突围(2009-2025)
2009年,森大集团内部孵化出乐舒适品牌,以加纳为起点推出首款婴儿纸尿裤Softcare。面对非洲市场特殊需求,他们创造性地采取"工贸一体化"模式:在广州设计研发,在非洲本土建厂生产。截至2025年,乐舒适已在西非、东非建成8座智能工厂,51条生产线年产能突破130亿片,成为非洲本土工厂数量最多的卫生用品企业。
商业洞察:民生刚需背后的商业密码
1、市场蓝海的精准卡位
非洲新生儿数量占全球57%,但卫生用品渗透率仅为20%(2024年数据)。乐舒适瞄准这一民生痛点,推出单价0.59元/片的婴儿纸尿裤,较国际品牌价格降低40%。这种"普惠式定价"策略看似简单,实则暗含商业智慧:
供应链革命:从义乌小商品城到佛山纺织集群,中国制造业集群将成本压缩至非洲本土生产的1/3渠道革新:建立2800家社区批发商网络,用摩托车队穿越泥泞小道完成"最后一公里"配送文化适配:开发透气防潮的棕榈叶包装,用部落图腾设计产品外观
2、技术赋能的民生改善
在加纳阿克拉的工厂里,德国克朗斯生产线与非洲女工并肩作业。每片纸尿裤经过12道质检工序,吸收速度比国际标准快30%。这种"中国智造+非洲制造"的融合模式,让乐舒适产品在保持低价的同时,质量达到欧盟认证标准。2024年,其产品复购率达92%,惠及3000万非洲家庭。
行业镜鉴:中国智造出海的范式转型
1、从"价格战"到"价值战"的进化
乐舒适的成长轨迹折射出中国企业出海的深层变革:
1.0时代(2000-2010):以传音手机为代表的"性价比突围",通过功能创新打开市场2.0时代(2010-2020):大疆无人机等"技术领先型出海",建立全球行业标准3.0时代(2020-):乐舒适代表的"民生刚需深耕",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深度融合
2、新出海时代的生存法则
合规经营:严格遵守非洲各国劳工、环保法规,建立本地化合规团队文化共生:在尼日利亚设立传统音乐奖学金,在肯尼亚支持女性创业项目数字赋能:开发移动支付系统,让偏远地区母亲可通过USSD码购买产品
风险警示:光鲜背后的暗流涌动
1、单一市场依赖风险
2024年财报显示,乐舒适98%收入来自非洲市场。尽管中非经贸合作持续深化,但局部政局波动(如尼日尔政变)、汇率变化(西非法郎年波动率超15%)仍可能冲击企业运营。
2、技术迭代压力
随着宝洁、金佰利等巨头加码非洲,乐舒适研发投入占比不足1%的短板显现。其专利储备仅23项,而国际品牌平均拥有200+项卫生用品专利。
3、ESG挑战
尽管采用环保可降解材料,但51条生产线仍消耗大量水资源。在撒哈拉以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,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成为关键课题。
时代启示:中国企业的全球责任
乐舒适的上市不仅是商业成功,更标志着中国企业的价值重构:
民生外交:通过刚需产品建立国民好感度,比传统援助更可持续技术扶贫:培养3000名非洲本土技术工人,形成产业造血能力文化桥梁:将《弟子规》管理智慧与非洲部落文化有机融合
这对广东夫妇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全球化不是资本的扩张,而是让商业文明与当地民生需求同频共振。当纸尿裤成为非洲家庭的"刚需刚需",中国智造便完成了从产品输出到价值输出的跨越。
互动话题
你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民生产品布局?如果让你创业,会选择哪个新兴市场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!
数据来源:乐舒适招股书(2025)、弗若斯特沙利文行业报告、商务部中非经贸合作白皮书、世界银行非洲基础设施评估报告
#广东夫妻非洲卖纸尿裤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