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86年3月,美国第六舰队浩浩荡荡开进地中海,打着“例行演习”的旗号逼近利比亚海岸。 利比亚军方还没反应过来,70架美军战机突然撕掉演习标识,向的黎波里倾泻上百吨炸弹——代号“草原烈火”的真实空袭,在军演的掩护下得逞了。 这种“假演习、真开火”的戏码,历史上反复上演。 如今,美军在亚太的航母群频繁穿梭,演习密度翻倍,卫星图里军舰扎堆集结,像极了战前彩排。
张召忠将军早就警告过:战争从不突然降临,它总有一连串“预告片”。 他总结的四大征兆——舆论操控、军演频繁、经济动荡、物资囤积——往年只在历史书里躺着,如今却在美国身上集体冒头。
一、舆论操控:把仇恨灌进普通人脑子里
美国媒体和政客正开足马力,把“中国威胁”炒成爆款话题。 新闻标题清一色渲染对立,文章里塞满垃圾信息,硬生生把中国崛起和“美国完蛋”画上等号。 这套操作太眼熟了:2003年,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举着一管洗衣粉,就敢在联合国咬定伊拉克藏有“大杀器”;1931年,日本自导自演炸毁南满铁路,反手嫁祸中国军队,九一八事变就这么来了。
如今更狠的是网络战场。 TikTok和推特上,煽动仇恨的短视频病毒式传播,官方账号亲自带节奏,把敌意精准投喂给普通民众。 德国纳粹当年污蔑犹太人是“蛀虫”,日本军国主义鼓吹“大和民族优越论”,用的都是同一套剧本:先给对手泼脏水,再给战争穿西装。 张召忠一针见血:“舆论武器比导弹更毒——它能让人主动求战。 ”
二、军演频繁:秀肌肉变成亮刀子
和平时期搞军演本不稀奇,可一旦演给特定对手看,性质就变了。 2025年夏天,美国拉上19国在太平洋搞“部队重返”演习,300多架战机横跨印太区域,创下美军空军预算新高(5.3亿美元)。 同一时间,“护身军刀”演习在澳大利亚开场,美军首次实战测试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系统,模拟内容直指“击沉舰艇”。
历史早就验证过这种危险信号:1986年美军借演习空袭利比亚;二战前日本在山东搞“演习”,转眼全面侵华;2022年俄乌开打前,俄军贴着乌克兰边境军演,坦克履带印还没干透,炮弹就砸过去了。 今天的亚太像极了火药桶——美军航母群堵到别国家门口,中国被迫增加军费应对,军备竞赛的齿轮一旦转动,刹车就难找了。
三、经济动荡:穷疯了,拳头就硬了
经济崩盘常是战争的导火索。 2025年,美国国债突破35万亿美元,财政赤字冲向1.8万亿,超市物价飞涨,加油站排长队,老百姓钱包瘪得像被抽真空。 这种困局下,政客最爱干的事就是“甩锅”:1929年大萧条后,日本军部叫嚣“用枪炮抢生存空间”,结果东北沦陷;1933年德国失业率飙到30%,希特勒煽动“用东方土地喂饱德国人”,二战就此引爆。
俄乌冲突也是同样逻辑。 开战前,卢布暴跌40%,西方制裁把俄罗斯经济按在地上摩擦。 普京反手把能源当武器,欧洲人冻得哆嗦时,美国军火商却赚得盆满钵满。 如今美国自己陷进通胀泥潭,历史经验赤裸裸地警告:经济越崩,冒险的赌徒心态越疯。
四、物资囤积:超市抢购? 国家也在囤!
普通人抢米抢油时,国家层面的“囤货大战”更隐蔽也更致命。 美国正疯狂扩充石油、稀土和军工储备,西海岸军事基地彻夜灯火通明,新武器研发流水线就没停过。 法律早就埋下伏笔:《战略物资储备法》强制要求囤够93类物资撑三年,2025年国会还拼命加预算,连粮食储备都拉到冷战峰值。
二战德国靠秘密囤积闪击欧洲,苏联却因准备不足被揍得措手不及;以色列更狠,全国民众90天用量的物资常备不懈。 国家机器突然“囤货癖”发作,从来不是怕涨价,而是怕打仗没粮没弹。
预兆凑齐了,但预言为啥没成真?
四大征兆全中,可2025年的中美并没开战。 关键原因藏在细节里:
张召忠的预言从来不是“宿命论”,而是一套风险预警系统。 看懂信号的人,才能在惊雷炸响前,拆掉火药桶的引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