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两天,傅园慧又上了热搜,这次不是因为她的“洪荒之力”,而是因为一条关于她教蛙泳的视频。有网友说,她的蛙泳教学方法不对。你说巧不巧?原本是一堂公益课,结果成了网络上的讨论焦点。这事儿一出,立马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评论,有人站傅园慧,也有人觉得她还得再琢磨琢磨。
其实啊,我看完视频之后倒觉得挺有意思。傅园慧自己在社交平台上发声,说得特别实在:“我就是个新兵蛋子。”这话一点都不假,她刚从运动员转型做老师,本来就还在摸索阶段。换谁都一样嘛,从头开始学,总不能指望一步登天吧?而且她那句“新的知识涌入我的脑袋,新的人们来到我的身边”,听着就像我们每个人刚换工作时的小忐忑和小激动。我跟你讲,这种坦诚其实很难得,现在很多名人可没这个勇气自嘲。
再说回游泳技术本身,不同的人、不同体格,对动作理解肯定也各有差异。竞技体育里的标准动作,那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,可普通爱好者要真照搬,也未必适合每个人。“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技术”,傅园慧这么讲,其实很接地气。不少网友留言,“只要能让自己舒服、不受伤,就是好方法”,“别太纠结形式”。这些声音也说明,大伙儿更看重的是体验感和安全感,而不是非黑即白地评判谁对谁错。
网上还有不少人调侃,“连世界冠军都谦虚承认不足,我们这些旱鸭子还有啥资格挑剔?”大家嘴上打趣,其实心里还是挺佩服傅园慧愿意接受建议、不断学习的态度。而且,她今年6月拍卖公益游泳课,把十万多块钱全捐给慈善基金会,用于支持公益事业。这么仗义的人,你说咱还能苛责什么?
别忘了,今年1月,傅园慧正式成为浙江大学的一名游泳教师,要带10个班级本科生理论加实践课程。这跨度够大的吧?从赛场到讲台,每一步都是挑战。想想看,一个曾经拿过世界奖牌的大咖,如今甘愿放下光环,从零开始教书育人,还乐呵呵地接受批评,这样的人生态度,是不是比金牌更值得敬佩?
所以问题来了,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这种争议呢?是不是所有专业技能,都必须按统一标准来衡量优劣?或者说,在追求进步的时候,更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式,而不是盲目模仿别人。我总觉得,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一面,就像水花翻滚中的自由姿态,没有绝对模板可套用。
或许,下次我们遇到类似质疑时,不妨多点包容,多点鼓励,让那些敢于尝试、勇于突破自我的人走得更远一些。那么,你怎么看待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”这个观点呢?是不是每项技能背后,都藏着无数种可能性等着被发现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