辉达娱乐

热线电话:
辉达娱乐
热门搜索:
你的位置: 辉达娱乐 > 新闻动态 >

叶挺写下《囚歌》,蒋介石亲自探监劝降时被他一句话噎得无言以对

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:128 发布日期:2025-08-04 10:33

参考来源:《叶挺笔录》、中央档案馆文献资料、《囚语》手稿等史料部分章节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,请理性阅读

1942年的重庆,梅雨季节的潮湿让整座城市都笼罩在阴霾之中。

在国民党的某处监狱里,一个身影正伏案疾书,笔下流淌出的不是求饶的哀鸣,而是震撼人心的诗句:

"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,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..."

这个人,就是被誉为"北伐名将"的叶挺将军。

此时的他已经身陷囹圄一年有余,面对的不仅仅是牢狱之苦,更是来自最高层的反复劝降。

蒋介石怎么也想不到,自己亲自出马,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甚至威逼利诱并施,最终却被这个昔日部下的一句话彻底噎住,再也说不出话来。

那句话究竟是什么?又为何有如此巨大的震撼力?

【一】"铁军"将军的末路英雄

1941年1月14日,中国近代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在皖南的群山中落下帷幕。

震惊中外的"皖南事变"让新四军遭受重创,军长叶挺在下山谈判时被国民党扣押。

这个消息传到重庆时,蒋介石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。

叶挺,这个曾经在北伐战争中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,带领部队攻城略地,赢得"铁军"美誉的将军,如今却成了自己的阶下囚。

说起来,叶挺和蒋介石还有着不浅的渊源。

早在1924年,叶挺加入中国共产党时,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蜜月期。

那时的蒋介石对这位能征善战的年轻将领也是赞赏有加。

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昔日的战友如今却刀兵相见。

叶挺被扣押后,国民党方面并没有立即对他采取严厉措施。

相反,他们抱着一个更大的野心——如果能让这位新四军军长"改邪归正",不仅可以在政治上取得巨大胜利,更能借此将皖南事变的责任完全推卸给共产党。

最初派去劝降的是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。

这个又矮又胖的将军摆下丰盛的酒宴,对着叶挺说起了甜言蜜语:"叶军长,我劝你发表个宣言,声明你们新四军违犯了军令,这样,你就可以出狱,甚至可以做官。"

面对这样的"好意",叶挺的回答简单而有力:"道不同,不与为伍,我的追求只有共产党。"

顾祝同碰了一鼻子灰,只能悻悻而归。

接下来,国民党又派出了各路说客,有的许以高官厚禄,有的动之以家庭亲情,但叶挺的态度始终如磐石般坚定。

【二】从上饶到桂林,铁骨铮铮不屈服

看到软的不行,国民党开始来硬的。

叶挺先是被押送到上饶的牢房,后来又被关入桂林一个潮湿的山洞里。

那个山洞简直像是人间地狱,终年不见阳光,湿气浸骨,许多犯人在这里待不了几个月就精神崩溃了。

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响:让叶挺尝够苦头,自然就会软化。

一年多后,看时机差不多了,他下令将叶挺押解到重庆,准备进行最后的"攻心战"。

1942年,叶挺在重庆的囚室中度过了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。

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,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,而他却只能透过铁窗看到一方天空。

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,叶挺拿起笔,写下了那首震撼人心的《囚歌》。

"我渴望着自由,但也深知道——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!"

这首诗不仅仅是叶挺个人情感的宣泄,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。

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,但更多的是对尊严的坚持。

在叶挺看来,自由固然可贵,但如果要通过背叛信仰、出卖灵魂来获得,那这样的自由还不如没有。

郭沫若曾经评价这首诗:"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,他的诗就是他自己。"

确实,《囚歌》不仅是一首诗,更是叶挺人格的写照,是他面对生死考验时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。

就在《囚歌》写成不久,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——蒋介石要亲自来探监!

这个消息在重庆的国民党高层中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
要知道,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,亲自去监狱探望一个"叛军"头目,这在当时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情。

为什么蒋介石会做出如此决定?他心里打的又是什么算盘?而面对这位曾经的"委员长",叶挺又会有怎样的反应?

【三】最高级别的劝降,委员长亲自出马

1942年5月12日,这个日子注定要被历史铭记。

这一天,蒋介石在陈诚和第六战区参谋长郭忏的陪同下,来到了关押叶挺的监狱。

蒋介石的到来让整个监狱都紧张起来。

狱警们早早就收到通知,将叶挺的囚室打扫得干干净净,还给他换了一身相对体面的衣服。

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哪位达官贵人要来视察呢。

当蒋介石出现在叶挺面前时,两个人都没有说话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微妙。

蒋介石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昔日的部下,只见叶挺虽然经历了一年多的牢狱生活,但精神状态依然很好,眼神中透着一股不屈的光芒。

蒋介石率先开口,语气中带着一种故作的关怀:"一年来休养怎样?身体还好吗?有什么反省觉悟的地方?"

面对这样的"关怀",叶挺没有领情,而是淡淡地回答:"屡经挫折失败,自觉能力薄弱,无法应付环境。"

这个回答让蒋介石有些意外。

他原本以为叶挺会表现得更加激烈一些,比如大声抗议或者直接拒绝对话。

但叶挺的平静反而让他摸不透对方的真实想法。

【四】针锋相对,一句话让蒋介石哑口无言

蒋介石试图从皖南事变入手,想让叶挺承认"错误"。

他说:"你们这次的失败,主要原因是什么?有没有什么教训?"

叶挺这次的回答依然很平静,但内容却让蒋介石心中一紧:"我们不善逃命,而至遭受灭亡,这是我对部下不起。"

这句话表面上看似在检讨,实际上却暗含着对国民党背信弃义的指控。

叶挺没有直接说是谁造成了新四军的惨重损失,但明眼人都能听出他的弦外之音。

蒋介石的脸色开始阴沉下来。

他发现这个叶挺远比自己想象的要难对付。

于是,他决定摊牌,不再拐弯抹角。

"你觉得共产党对,你就到那里去;你觉得国民党对,你就到国民党来,没有中立的地方。"

蒋介石的语气开始变得严厉,"我指示你一条正路,你能绝对服从我,跟我走,你一定可以得到成功,不然你就算完了。"

这番话已经完全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具,直接变成了威胁。

蒋介石以为这样的话能够震慑住叶挺,让他权衡利弊后做出"明智"的选择。

然而,叶挺接下来的回答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。

叶挺抬起头,直视着蒋介石的眼睛,一字一句地说道:"我早就决定我已经完了!"

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,瞬间让整个房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。

蒋介石瞪大了眼睛,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。

"我早就决定我已经完了!"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?它意味着叶挺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,根本不在乎蒋介石的威胁。

你说我完了?我早就知道我完了!既然已经"完了",还有什么好怕的?

蒋介石万万没想到,自己精心设计的"胡萝卜加大棒"策略,在叶挺这里竟然完全失效了。

面对一个已经做好死的准备的人,任何威胁都变得苍白无力。

【五】"请枪毙我吧!"——英雄本色尽显无遗

看到自己的威胁没有起到作用,蒋介石马上换了一副面孔,试图用怀柔政策来感化叶挺:"也不是那样意思,我是想让你到第三战区去好好休养,你的前途是光明的。"

但叶挺根本不买账。

他斩钉截铁地说:"如果照这样做,大家一定说我自私,怕法律处置,我不能这样做。"

这句话再次让蒋介石无言以对。

叶挺的逻辑很简单:如果我接受你的"好意",那不就等于承认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吗?这不就等于背叛了那些为了信仰而牺牲的战友吗?

蒋介石终于黔驴技穷了。

他无奈地说:"回去好好想一想,同郭司令商量好了答复我。"

说完这话,蒋介石就匆匆离开了。

陈诚看到情况不妙,也赶紧跟了出去。

接下来,郭忏单独和叶挺又谈了一个小时,继续做"思想工作"。

但叶挺的态度依然坚决。

最后,当郭忏问他最终的决定时,叶挺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答案:

"我不能这样做,请枪毙我吧!"

这句话彻底宣告了国民党劝降计划的彻底失败。

面对一个宁死不屈的英雄,任何威逼利诱都变得毫无意义。

【六】历史的见证:从囚歌到新生

叶挺的这两句话——"我早就决定我已经完了!"和"请枪毙我吧!"——不仅让蒋介石无言以对,更成为了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完美诠释。

从某种意义上说,叶挺的《囚歌》和他对蒋介石说的这些话,都是同一种精神的不同表达。

在《囚歌》中,他写道:"我只能期待着,那一天,地下的火冲腾,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,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。"

这种视死如归的气概,在他面对蒋介石时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叶挺的坚贞不屈让国民党方面彻底死了心。

从此以后,他们再也没有对叶挺进行过类似的劝降活动,只是将他继续关押,希望用时间来消磨他的意志。

但历史总是会给英雄以公正的回报。

1945年8月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抗日战争胜利了。

在中国共产党的强烈要求下,国民党被迫同意释放叶挺。

1946年3月4日,叶挺终于重获自由。

令人感动的是,出狱后的叶挺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看望妻儿,而是在10个小时后就写下了重新入党申请书。

这是他自1922年在莫斯科加入共产党后的第二份入党申请书。

毛泽东亲自修改并批准了这份申请书,叶挺终于重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。

然而,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。

仅仅一个多月后,1946年4月8日,叶挺在从重庆飞往延安的途中遭遇空难,与王若飞、秦邦宪、邓发等同志一起殉难。

回望历史,叶挺在狱中的那句"我早就决定我已经完了!"不仅让蒋介石当场哑口无言,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。

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,无数像叶挺这样的共产党人,用自己的血肉之躯,筑起了民族的脊梁。

他们或许真的"完了",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不会"完"。

正如叶挺在《囚歌》中所写的那样:"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。"

这种永生,不是肉体的不朽,而是精神的传承,是信仰的延续。

时至今日,当我们重读《囚歌》,重温那段历史时,依然能够感受到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。

那是一种宁折不弯的气节,是一种视死如归的豪情,更是一种对信仰的绝对忠诚。

叶挺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"铁军"精神,什么叫做共产党人的品格。

他的那句"我早就决定我已经完了!"不仅让蒋介石无言以对,更让历史为之动容,让后人为之敬仰。

新闻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