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肯尼亚财长最近喊了一嗓子,想让中国把欠着的美元债务换成人民币,利息砍一半,还款期还能拖长。这事儿听着挺新鲜,但背后藏着非洲国家摆脱美元依赖的大算盘。
先说现状,肯尼亚现在外债堆到405亿美元,光欠中国的就有50.4亿。这笔钱主要砸在蒙内铁路上——这条铁路是肯尼亚独立60年来最大的基建项目,中方投了50亿美元,通车后物流成本直接砍半,还创造了7万多个就业岗位。但问题来了,美元贷款利息高,加上肯尼亚货币先令贬值,现在每年光还债就得扒层皮。
肯尼亚财长约翰·姆巴迪最近找中方谈判,想把美元债转成人民币。按他的说法,人民币利率比美元低一半,每年能省10亿美元,还款期还能延长。这账乍一听划算,但细琢磨全是门道。
省利息是真,但“砍半”有点夸张。肯尼亚算过,如果人民币贷款利率能从现在的5%降到2.5%,再加上延长还款期,确实能省下一大笔钱。不过实际操作中,中国给非洲的贷款利率本来就低,而且附带基建项目,比如蒙内铁路通车后,肯尼亚对华出口的茶叶、咖啡都能多赚点外汇。说白了,这债务置换不是单纯“讨价还价”,而是绑定了双方的利益。
人民币国际化,非洲成了试验田?如果谈判成功,意义可不止省点钱。蒙内铁路作为东非交通大动脉,一旦债务换成人民币,相当于给这条铁路上了道“人民币保险”。以后肯尼亚进口中国设备、出口矿产,都得用人民币结算。非洲开发银行数据显示,已有9个国家把对华债务的美元占比压到六成以下,肯尼亚要是开了头,赞比亚、加纳可能跟风。
不过现实问题也不少。肯尼亚想用人民币还债,首先得有足够的人民币储备。去年肯尼亚对华贸易顺差88亿美元,但全球贸易还是美元主导,肯尼亚得先找中国进口东西,或者扩大矿产出口换人民币。另外,人民币国际化虽然快,但在非洲的流通度还没美元高,肯尼亚老百姓会不会买账?
美国的“镰刀”和中国的“镰刀”。网友吐槽:“美国用美元割韭菜,中国用基建换资源,哪个更狠?”其实肯尼亚也清楚,美元债务就像定时炸弹。2023年美联储加息,肯尼亚先令对美元贬值10%,原本100亿美元的债瞬间变成110亿。换成人民币至少能锁住汇率,但问题是,中国能答应利息砍半吗?
有专家分析,中国可能不会直接砍利息,而是通过延长还款期、绑定资源出口来平衡风险。比如斯里兰卡还债时,拿汉班托塔港99年经营权换延期。肯尼亚手里有蒙巴萨港这个东非最大港口,要是谈判桌上亮出这个筹码,说不定能谈出个新方案。
去美元化,非洲能走多远?肯尼亚的算盘打得精:用人民币还债,既能缓解美元荒,又能跟着中国吃贸易红利。但非洲国家普遍面临两个问题:一是产业单一,除了矿产、农产品没啥能换人民币的;二是基建依赖中国,容易形成“债务 - 基建 - 资源”死循环。
不过换个角度看,肯尼亚这步棋也算破局。如果人民币真能在非洲流通起来,以后非洲兄弟买中国手机、家电,卖石油、矿产,都不用看美元脸色。这对中国来说,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;对非洲来说,至少能少挨几刀“美元收割”。
债务置换这事,说到底就是“各取所需”。肯尼亚想少还钱,中国想推人民币,但双方都得拿出真东西。肯尼亚得保证有矿可卖、有货可运,中国得让利息和期限合理。要是光喊口号不掏干货,这戏唱不下去。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资料来源:
肯尼亚财政部官方网站发布的债务数据及财政报告
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蒙内铁路项目的公开披露文件
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关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统计数据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发布的非洲国家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报告
商务部发布的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国别(地区)指南 - 肯尼亚》
非洲开发银行发布的《非洲经济发展报告》中关于区域贸易结算的专项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