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国乒队到底怎么回事啊,一个个的,到底想干嘛?
我刚刷到一个消息,气得我这手机差点扔出去,这怎么能叫“借”呢,这分明就是明晃晃的“抢”走啊,一个拍子而已,至于吗?
你说这事儿吧,发生在咱们国乒队,那个曾经被无数人视为荣耀的地方,现在怎么就搞出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操作来了。王楚钦,这小伙子多有灵气,多有拼劲,那股子冲劲儿,看着就让人觉得未来可期,简直就是国乒队里的一只小老虎,嗷嗷叫那种。可现在呢,因为一个球拍,就这么被“借”走了,说是为了“比赛安排”,这理由听着就让人窝火。
我记得去年,那会儿王楚钦刚崭露头角,对阵日本的张本智和,那场比赛打得那是真叫一个跌宕起伏,他身上那种不服输的劲儿,把比分咬得死死的,最后的胜利,感觉就是他用一股子狠劲儿拼出来的。那会儿看他,身上就带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,是那种能点燃观众激情的球员。
结果为了所谓的“队内平衡”或者别的什么理由,就把人家最趁手的家伙事给拿走了。一个球员,尤其是像王楚钦这样正处于上升期的球员,他的状态、他的手感,那都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。你跟他关系再好,训练再默契,但球拍这玩意儿,说白了,就是运动员的“第二生命”。你突然让他换一个不熟悉的球拍,这无异于让他上了战场,却把他的武器给换了。
我不是业内人士,但我看球这么多年,这点道理还是懂的。你看那些顶尖运动员,哪个不是对自己的器材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?他们会在无数次的训练和比赛中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,然后与之磨合,让它成为自己身体的延伸。一旦换了,哪怕只是微小的差别,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发挥,甚至信心。
而且,这事儿更让人费解的是,为什么教练组就不能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呢?“借”走球拍,听着像是不得已而为之,但仔细想想,这背后是不是透露出一种“牺牲”的态度?好像王楚钦就应该是那个被牺牲掉的,为了所谓的“大局”。可谁来定义这个“大局”?谁又来承担这个“牺牲”的后果?
我想起之前,网上有人讨论过,说国乒队有时候为了保持几位主力球员的“相对稳定”,会采取一些看起来很不寻常的措施。虽然当时觉得是阴谋论,但现在这事儿一出,我都有点信了。这哪是什么“借”,这简直就是一种无声的“雪藏”或者“压制”。
你想,一个年轻的、有潜力的队员,他有自己的想法,有自己的冲劲,他可能会对队内的某些既定格局产生冲击。这时候,如果有人觉得他“太”火了,或者“太”有威胁了,那是不是就有可能采取一些手段,来“温和”地让他慢下来?
这件事情,让我看到了国乒队内部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,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球拍,更是关于如何培养和使用人才的问题。你不能总想着“一潭死水”才能“平静”,运动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,在于新人的崛起,在于竞争的激烈。
而且,这事儿还暴露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,那就是运动员的自主权。虽然他们是国家队的队员,接受国家的培养,但他们终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有自己的职业生涯,有自己的想法。这种“借”走球拍的操作,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对自身器材的选择权?
我琢磨着,这事儿要是传出去了,对王楚钦本人肯定有影响。他正年轻,正需要信心和支持,结果因为这种操作,他自己可能都会开始怀疑自己,怀疑队内的环境。这无疑是在给他的职业生涯埋下一颗雷。
我真是替这小老虎感到不值,也替国乒队感到担忧。你不是一直标榜着“为国争光”吗?那怎么能用这种方式来对待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呢?这难道不是在给“为国争光”这四个字抹黑吗?
这事儿,就好像你辛辛苦苦种出了一棵果树,眼看就要硕果累累了,结果有人跑来说,“哎呀,这棵树长得太好看了,我得把它‘借’走,放我屋里观赏观赏”。你说这听着是不是特离谱?
我希望这只是我多想了,希望队内真的有他们的考量,但我现在真的看不到任何合理的解释。难道就不能给队员更多的信任和支持,让他们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吗?
我只能看着手机,心里憋着一股气,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后续会怎么样。
这国乒队,下一步打算怎么“借”走点别的什么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