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如果说瑞典是北欧冷冽的代表,那么瑞典大满贯上的国乒队员们,显然是那个赛场中最火热的一团火。提到乒乓球,中国人总有些自信得冒泡的底气,这无关于民族性,纯属于长年累月的实力积累——无论你是哪国来的高手,碰上国乒,总要先在心理预设一道坎。而在这场WTT瑞典大满贯赛上,这道坎被七位中国球员再次坚守了下来,丝毫不给外敌留情面。
孙颖莎,一个总能以极短时间把对手击溃的名字,又一次站了出来。8月20日晚,孙颖莎迎战法国老将袁嘉楠,如果赛场能念能力,她大概率属于那种“第一回合就爆发技能”的选手。赛前,大家或许还在幻想,袁嘉楠能否逆风翻盘,人类毕竟要有点浪漫主义精神,偏偏现实往往不太给面子——比赛结果是3-1孙颖莎胜出,成为中国队第七位晋级单打16强的成员。
说这场对决是新旧时代的交手,一点不为过。孙颖莎,2000年出生,以横拍两面反胶著称,是乒坛的“进化型选手”;袁嘉楠,则代表了上一代的独特打法——横拍正手正胶、反手反胶,手法多变但逐渐式微。在这个以速度、力量和变化为王的时代,“老工艺”很难维持长期霸主地位。世界排名毕竟不是摆设,孙颖莎的世界第一不是靠运气,更不是靠对手自我失误。
但说袁嘉楠全无机会,其实也不公平。她曾击败过王曼昱、王艺迪甚至伊藤美诚,不是吃素的角色,只是在撞上孙颖莎这堵墙时,一切奇谋妙计都变成没电的老收音机——回想二人的前两次交手,袁嘉楠0-4和0-3惨败,这次再战,失败也是情理之中,冷门不敌冷静。
比赛过程颇具戏剧性。从“崩盘要素”来说,袁嘉楠首局让人怀疑是否没带球拍,一上来就一通失误,把比分迅速拉大,2-11惨烈收场。第二局有点起色,她通过变化节奏,打乱孙颖莎的套路,以11-6反超,看的人多少有点盼望“奇迹出现”,但很快发现希望只是被球拍拍下的泡沫。
第三局与第四局,孙颖莎给袁嘉楠上了一课,什么叫世界顶尖选手的适应速度。法国选手状态下滑,节节败退,5-11又交出一局。最后一局有挣扎,有暂停,有挽救赛点的奋力一击,但还是难敌孙颖莎的全面压制,6-11结束整场比赛,停步女单32强。
相比之下,中国队的其他选手们也各有故事:男队林诗栋,女队孙颖莎、王曼昱、陈幸同、蒯曼、王艺迪、石洵瑶成了晋级的代名词。而不幸者也有,男队林高远惜败法国西蒙,向鹏败给了德国奥恰洛夫,梁靖崑则输给了比利时拉森福斯。女队的钱天一以及何卓佳同样止步,不是因为不努力,而是国际赛事向来不像国内联赛那般在意人情,输球就要回家。
烦恼归烦恼,机会还是要争的。8月21日凌晨,温瑞博、陈垣宇、陈熠即将登场,他们将分别面对巴西世界冠军雨果、韩国名将吴晙诚以及朱芊曦,下一轮的悬念还在继续。但说到底,乒乓球世界没有好走的路,每位选手都在各自的时代寻找证明自己的机会。
如果瑞典大满贯是一次“国乒实力教学”,那么结局已经初见端倪。胜利,是严密逻辑和日常训练的双重成果,而不是靠乒乓里的“小聪明”取巧。观众愿意讨论,愿意预测,其实是在为中国队员继续冲击冠军制造信心。竞技体育有输有赢,国乒却总能在风口浪尖上嗤笑风雨,这才是中国梦的“乒乓模式”。
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,推动社会和谐发展。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