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美国官员都绷不住了,公开承认对中国的54%关税税率确实过高。这话一出,全球都炸锅了,时间就在2025年8月24日,媒体采访时抖出来的,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。
更劲爆的是,他们还说,不会仅仅因为中俄做生意,就再给中国加新的额外关税。这听起来,美国政府的态度是要变软了?中美贸易谈判,看来是既有戏,又有点悬。
之前财政部长也说了,关税谈判“很顺利”。还说要在90天内搞定个协议,缓和一下紧张气氛。不过,中国可是美国关税的大头收入来源,这笔账,美国肯定得好好算算。这些高层的话,都透着一股子“想变”的味道。
关税这笔账,美国也糊涂了?
这54%的关税,可不是一刀切。里面有基础性的“对等关税”,有针对特定商品的附加税,还有一项临时冻结的额外关税。所以,双方谈判,操作空间还是有的。
有人说,10%的基础关税和20%的芬太尼关税,美国是铁了心不退让的底线。但最近谈判的焦点,主要集中在那24%的额外关税部分,这才是可操作的。
美国内部也开始反思了,关税再加下去,空间已非常有限,也没啥油水了。高层官员都开始质疑那些“为了选票瞎喊”的强硬派,觉得他们脱离实际,缺乏建设性。
美国之前还想拉着中国搞定乌克兰那事儿,寻求合作。但又怕把中国逼急了,全球“去美元化”进程反而会加速。所以,他们现在想把对华加税和对俄制裁进行“切割”,免得事情更复杂。这叫啥?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,美国得找个微妙的平衡点。
关税反噬,美国疼不疼?
高额关税这把刀,最先砍到的是美国自己。进口商品价格显著上涨,原本以为多花1300亿美元,结果直接飙到3200多亿。这钱,谁出?
供应链也断了。电力变压器行业对中国钢材的严重依赖,导致美国本土多个项目因关键部件产能不足而被迫延期。这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股市也受不了。2025年4月9日,纳斯达克指数曾下跌3%,科技巨头英伟达的市值在一天内蒸发了1554亿美元。市场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。
最终,物价上涨,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,老百姓日子更难过。特别是低收入家庭,购买力直接缩水。美国企业也苦啊,采购成本高,供应链又断断续续。
苹果是想把生产线转移到越南或印度等地,但哪有那么容易?生产体系的迁移,不是一两天的事儿。特朗普(现任总统)当时想让制造业回流,现实远比他想的复杂多了。
今年美国通过关税获得的收入约为200亿美元,听起来不少。但从长远看,关税政策将大幅减缓经济增长并导致大量工作岗位流失,经济效益备受质疑。
美国政府一边限制半导体出口,一边又想保住中国这个巨大的经济来源,这不是自相矛盾吗?英特尔、高通这些行业巨头都急了,中国市场是他们的命根子。
甚至有消息称,特朗普政府可能会放行英伟达,向中国市场销售基于Blackwell架构的“特供版”人工智能芯片,其性能将超过现有H20。你看,在经济利益面前,啥都可以灵活调整。
中国不慌,自有一套
面对美国持续的关税压力,中国可没干等着。自2024年开始,就主动出击,东南亚、中东、非洲等新兴市场,成了出口新方向。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,这招真高,有效分散了对传统市场的过度依赖。
出口路径也变了,积极推动本币结算,就是不想再被美元牵着鼻子走,增强自身经济的自主性与抗风险能力。政府也给中小企业撑腰,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多边合作,构建更广泛的贸易网络。
2025上半年数据显示:中国对美出口虽然下降了15%,但对东盟、中东等新兴市场出口却大幅增长。这说明啥?中国的多元化战略,真管用,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。
稀土这东西,中国手里握着一张王牌。在高端制造业中,稀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。2025年4月美国对华发起新一轮关税攻势后,中国商务部立刻启动反制程序,加强了对美稀土出口管制,以示回应。
美国国防部都急了,曾评估说若对华稀土进口被切断,两年内美军相关武器系统核心部件生产将无法持续。通用电气、特斯拉等美国企业也曾向白宫递交请愿信,要求缓和对华政策,以保障其供应链稳定。
IMF、WTO、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组织,早就敲响警钟了:贸易保护主义玩大了,将导致全球经济长期低迷,对全球繁荣构成威胁。2025年8月,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再创新低,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,印证了这些担忧。
中国呢,不吵不闹,以稳健姿态积极参与多边规则制定,推动构建公平、开放、包容的贸易新秩序,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。各国开始重新评估产业链安全与市场多元化。
东盟、南美、非洲多国加速与中国的贸易谈判,寻求新的合作机遇。2025年8月,中国与巴西签署新一轮农产品合作协议,进一步削弱了加拿大在中国食品供应链中的地位。你看,全球贸易格局,正在悄悄变天,新的合作关系不断涌现。
谈,才是硬道理
万斯近期关于对华关税的表态,可能意味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,从激烈的对抗转向更加务实的协商。这绝对是个积极信号,预示着未来关系的走向。
2025年8月12日,中美两国在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后发布联合声明,再次暂停对彼此商品加征的24%特别关税90天。这不就是为进一步的谈判争取了宝贵时间,也为全球经济注入了信心吗?
斯德哥尔摩协议,包含三个核心任务:技术团队需完成关税目录的精细化分类;智库联合小组将制定中长期产业竞争规范;双方立法机构则要推进配套法案的衔接,旨在解决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。
美国国会正在审议的《供应链弹性法案》与中国酝酿的《外商投资促进条例》,在知识产权保护、数据跨境流动等条款上已显现趋同迹象。这为两国未来在特定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。
彭博经济研究显示,若中美双方能在芯片关税豁免清单上达成共识,全球电子产业链的年度成本可降低18%。这将为全球经济带来显著的提振效应,促进技术进步与贸易繁荣。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2025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.3个百分点,认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缓和是一个积极信号,有助于稳定全球经济预期,推动复苏。
笔者以为
贸易战打来打去,谁都没赢,就连美国副总统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现实。这几年折腾下来,双方乃至全球经济都伤筋动骨,付出了沉重代价。单边主义那套,真的行不通了。
美国现在综合国力大不如从前,经济、科技、军事已无法做到称霸世界。这种霸权思维已经不适应当前多极化的时代潮流,全球格局正在重塑,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。
中美两国能从关税壁垒走向务实再平衡的路径探索,这不仅对两国自身,对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。这标志着一个更加注重对话与合作,而非对抗与冲突的贸易新篇章的开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