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国际上这事儿,真是比电视剧还精彩,特别是关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和他对俄乌冲突态度的那个大转弯,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。话说他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那会儿见了一面,握了个手,场面上看着挺客气。可没过多久,他就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,说他之前在俄乌问题上的看法是“错的”,现在要反过来,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去支持乌克兰,甚至觉得乌克兰有能力把所有失去的土地都拿回来。
这话一出,很多人都惊了。听起来,这简直是给了乌克兰一针强心剂啊。可你仔细往下看,就会发现这碗“鸡汤”后面跟着一张长长的账单。特朗普给出的这个美好承诺,附带了几个前提:需要足够的时间、足够的耐心,以及最关键的一点,需要欧洲,特别是北约成员国,来承担主要的财政支持。这一下子,欧洲各国的领导人估计连喝咖啡的心情都没了。这哪是来帮忙的,这分明是来催债的,而且还要让他们为一场不知何时能结束的战争无限期地买单。
这个消息传出来,反应也是两极分化。乌克兰那边,肯定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,毕竟能得到美国前总统如此清晰的支持承诺,意义非凡。可欧洲这边,简直就是焦虑感爆棚。谁来付这笔钱?怎么跟自己国家的民众交代?现在欧洲很多国家自己的经济都一团糟,通货膨胀、能源危机,普通老百姓连冬天的取暖费都愁得不行,你现在让他们勒紧裤腰带,把大把的钱投到乌克兰的战场上,这现实吗?这就像是,邻居家着火了,你很同情,也愿意提桶水去帮忙,但有人却让你把自己的房子拆了,用木料去帮邻居救火,这谁受得了?
站在咱们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事儿,就感觉特别有意思。这不像是一个简单的支持或者反对,更像是一盘精心计算过的生意。你看,美国在这场冲突里,其实是稳赚不赔的。一方面,美国的军火商订单接到手软,各种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送往欧洲和乌克兰,钱哗哗地流进了他们的口袋。另一方面,欧洲制裁俄罗斯,不买俄罗斯的天然气了,那能源缺口谁来补?还不是得从美国那儿买高价的液化天然气。所以,这场仗打得越久,欧洲陷得越深,对美国的一些利益集团来说,就越有利。
特朗普的这套说辞,其实就是把这个算盘打得更响了而已。他把话说得很漂亮,给乌克兰画了一个“收复失地”的大饼,但实现这个目标的成本,却巧妙地转移到了欧洲的肩上。他自己,或者说美国,就站在一个道德高地上,既能扮演“救世主”的角色,又不用自己掏真金白银,还能顺便把生意做了。这种操作,说实话,真的是把政治和商业玩到了极致。他抓住了欧洲的软肋,那就是对安全的极度焦虑和在防务上对美国的长期依赖。
听说在特朗普表态之前,还有一些小道消息,说美俄双方在阿拉斯加那边有过接触。紧接着,欧洲几个主要国家的领导人就急匆匆地组团去了趟白宫,想跟美国方面沟通一下,希望他们别把乌克兰当成棋子,别把军事援助当成可以随时开关的水龙头,更别把欧洲当成提款机。结果呢?传回来的消息更让他们心凉,说是美国那边明确表示,未来给乌克兰的武器清单,欧洲得出更大头。你看,这不就是把特朗普在网上说的话,在线下又确认了一遍嘛。
更有意思的是,为了让欧洲下定决心,特朗普还把矛头指向了其他国家,点名说中国和印度是“战争的资助者”,还批评欧洲在对俄制裁上不够坚决。这番话的潜台词很明显,就是告诉欧洲:“你们别想着和稀泥,必须得下狠手,把所有跟俄罗斯的联系都切断,然后把省下来的钱,不,是把更多的钱,都投到军援里去。”这哪像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