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##夏季补贴计划
“你们这儿的饺子馅咋这么香?”“咱这食堂啊,不光饺子香,人心也暖!”福鼎市长者食堂里,70多岁的李大爷边包饺子边打趣。旁边的助老员笑着接茬:“您想吃啥就点啥,我们都给您安排妥当!”——在宁德,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。可有人却疑惑:这些看似温情的小事,真能撑起城乡老人安稳幸福的一天吗?
其实,要说养老服务,最怕“只闻楼梯响,不见人下来”。但宁德偏不信这个邪,他们用1819万元福彩公益金,把一张城乡无缝衔接的养老服务网织得密密实实。2025年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全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突破21%,而宁德市这一比例也高达20.5%。面对庞大的银发群体,“家门口养老”成了绕不开的话题。
先别急着夸政策好,看贺奶奶怎么说。这位72岁的老人前阵子刚拍下人生第一组婚纱照,还乐呵呵地拉着邻居们分享。“我和老伴年轻时哪有条件拍婚纱?现在社区帮我们圆梦,我感觉自己像回到了二十岁。”这样的场景不是偶然,而是福鼎市桐城街道宝龙嵌入式养老中心的新尝试——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拍婚纱照,让每个夕阳红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。据民政部白皮书披露,该中心总投资超300万元,其中200万来自福彩公益金。
走进宝龙中心,有茶香、有书画、有医生轮值坐诊,还有心理疏导室、理疗室……你以为这是哪个五星级会所?错,这是咱普通百姓身边的适老化改造样板间。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,“居家+社区+机构”三维融合,是破解传统‘养儿防老’困局的新路子。而如今,这条路在宁德已经变成现实。
当然,仅靠一个两个亮点项目还不够。一到中午,山前街道孝老食堂准时开饭。“10块钱管饱管好,还能送到家门口。”郭爷爷乐得合不拢嘴。他原本常年独自生活,为做饭犯愁,现在志愿者天天敲门送餐,让他再没饿过肚皮。据官方数据,截至2024年底,全市建成705个互助孝老食堂,每天服务1.7万名老人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2520万元省级专项补贴和2600万元彩票公益金默默托底(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核准)。
更妙的是科技赋能带来的变化。在东侨区亿利社区,“点菜式”智慧平台让严爷爷这样的空巢老人有了专属“生活管家”:预约健康管理、监护、心理慰藉,一键下单即刻上门。不仅GPS定位全程可查,每次服务还有语音反馈和照片存档。对于远方打拼的孩子来说,这比电话问候靠谱多了。一位社区负责人坦言:“这些智能设备虽不起眼,却是给全家人的‘定心丸’。”
再看全国层面,《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》推广以来,各地争相学习,但像宁德这样把县乡村三级联动体系做细做实的不多。从城区到乡野,从旧幼儿园改造成嵌入式机构,到2400多个星罗棋布的小型设施,无论住哪,总有一处离你最近。
有人担心花钱买不到温情,其实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把每分钱花到刀刃上,把每项小事做到极致。在我看来,高质量养老不是堆砌豪华硬件,而是在烟火气里见真章,在细节处显关怀——正如78岁的李伯浴室防滑改造日记那样,小小扶手换来大大的安心。这才是真正让人踏实又舒心的人生后半场。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如果你的父母或自己将来要选择一种晚年生活,你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