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巴基斯坦一开始在伊斯兰国家峰会上高喊一声,要把那些分散的中东兄弟们拉拢成一条整体。不多久,又跟沙特达成了个“共同防御协议”。
最让人震惊的,还是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对着全世界猛然宣布:如果沙特一声喊话,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就能送上。
你细细琢磨,这话真是分量十足,比一整支航母战斗群还要沉重。早已不单是“兄弟遇上难事我帮忙”那么简单了,这完全是在把自家的底牌——那顶“核保护伞”直接交到沙特手里。
一聊到紧张的局势,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还是以色列。毕竟它每天都盯着四周的安全线,谁家多一根枪炮都能折腾半天。现在,沙特背后突然冒出个敢露核底的硬茬,以色列以后要想动手,得好好掂掺掺了。
可说到心情一下子从紧张变成“心肌梗塞”的,非印度莫属。
新德里的反应那叫一个真实。外交部发言人赶紧在记者会上呼吁,希望沙特“充分考虑两国的共同利益和敏感关切”。这话翻译过来就是:“兄弟啊,你可别忘了我们之间的情谊呀!你跟巴基斯坦走得太近,把我往哪儿摆?”
印度还能不焦虑吗?这几年,它和沙特的关系那可是一点点拉近的节奏。沙特是印度第五大贸易伙伴,而印度也排在沙特第二大贸易对方,每年有几百亿美元的买卖,特别是在能源方面,印度对沙特的石油依赖可不算少。眼看着两国关系刚刚有些“暖意”,沙特一转身,竟跟死对头巴基斯坦勾搭上,还许诺了“核保护”这么重要的事儿。
这感觉,就像你辛辛苦苦伺候的客户,突然被隔壁老王用一个你根本给吗不了的条件给抢走了,你说心里是不是挺难受的?
对于印度来说,这种局势可真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。之前,它跟巴基斯坦的矛盾,基本就是单挑一个对一个。可如今,巴基斯坦带上了沙特这个“钱包满满”的伙伴,以后一有点摩擦,印度可能就要面对“二打一”的局面。一个财大气粗,一个掌握核武,这搭配,可真不好惹。
你要是看到这,估计会想,巴基斯坦以前不一直是个穷得叮当响、乱得一塌糊涂、处境挺难的模样吗?怎么突然一下子变得这么硬气了呢?
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,正是源自它的老伙伴——中国。
咱们跟巴基斯坦的关系,那可是有个叫“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”的称呼,真不是说着玩的。中国的帮衬方式也跟别人不一样,我们不搞“喂养式”的援助,而是讲究“授人以渔”的道理。
看看巴基斯坦的国防制造业吧,几十年前,他们的军工厂还主要是修修补补那些老旧的步枪。如今不一样了,生产线上出来的是“哈利德”主战坦克,天上飞的也是跟我们一起开发的“枭龙”战斗机。
别小看这几款装备,这整条产业链的年产值,能占到巴基斯坦全国GDP的3%左右。这背后,其实都是中国一点点帮忙,把技术传授给他们,还把生产线搬过去的结果。像在旁遮普省搞起来的VT-4坦克生产基地,直接带来了几千个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。
中国的套路其实挺 straightforward 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控,确保安全可控;至于生产、组装、维护这些环节嘛,就教会你们自己干。这样一来,巴基斯坦不仅买了一堆装备,还搭建起了自己的工业基础,培养了技术工人,留住了工作岗位。
还有一股力量,出乎意料的是,从美国来的。
对啊,没搞错吧。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也不少,不过每一笔资金都可以看到明显的“美国利益”标签,真是一清二楚。
比如说,2025年这3.9亿美元的F-16战斗机维护升级费,看着确实不少。不过合同里还附带了个实时监控的条款,所有飞机的动态美国都能掌握到,而且还特别写明,只能用在反恐方面。你要是想用它跟印度来点对抗,门都没有。
再比如,美国和巴基斯坦签了个5亿美元的稀土合作协议,条件之一就是把巴基斯坦一些商品输美的关税从29%降到19%。这算是一种合作,也是个交易。
最让人觉得耐人寻味的,得算那笔30亿美元的页岩油投资了。投资地点选得挺巧妙,就在离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港大概两百公里的地方。美国的心思嘛,就是打算利用自己的技术标准和话语权,在“一带一路”的核心枢纽上插一根钉子,和中国企业形成牵制。
看到没有?美国这份援助啊,带着算盘,核心目的就是打算把你绑在它的战车上。
一方面是中国的“授人以渔”,另一方面是美国的“胡萝卜加大棒”。按理说,站在中间的日子最折腾人,但巴基斯坦偏偏坚持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那条路。
它显示出了一种特别厉害的调和能力。
它把美国的援助统统接了下来,毕竟那是真金白银和先进技术,能推动经济腾飞,改善百姓生活。不过,它也没有失去自己的原则,没有因为拿了美国的钱,就把跟中国的核心关系给搞砸了。
最牛逼的一招,就是它还能巧妙地借用美国的利益,来推动中国的项目发展。
之前说过,美国打算在俾路支省投资页岩油,但那地方常年有“俾路支解放军”这帮分裂武装捣乱,过去他们也经常袭击中巴经济走廊上的工程。为了保证自己30亿美元投资的安全,美国只能加大力度,帮巴基斯坦政府去剿灭这些武装分子。
反正,美国出资金又提供兵力,帮巴基斯坦把局势稳定下来了,顺带也为中巴经济走廊清除了安全隐患。这一招,怎么看都算得上是“教科书”级别的操作吧?
巴基斯坦用自己的行动狠狠地告诉大家,身为小国,在大国博弈里,不见得只能充当棋子,也能变成那个懂得借力发力的“高手”。
这一次,我们再来看看那个标题——“中国:我是真的啥都不清楚”。
这话还挺调侃的,但某种意义上,也能看出中国在外交上的风格和“智慧”。在巴基斯坦和沙特那盘大棋里,你几乎找不着中国在表面上拿出啥明显的动作。我们没有明确表达支持“核保护伞”,也没有跑去调解印巴之间的矛盾。
我们只是静静地呆着,用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,一点点帮朋友把底子打得更牢。
等巴基斯坦掌握了自己制造先进武器的本事,经济也变得更加多样化,领导人学会了在超级大国之间灵活应对时,它自然就有底气,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战略决策。
这就是中国的思路。我们不充当“世界警察”,也不干预别国事务。我们相信,一个国家真正能变得强大,取决于它自身的发展和自主独立的能力。
因此,一旦巴基斯坦在国际上亮出底牌,让印度觉得天要塌下来的时刻,我们确实可以耸耸肩,轻描淡写地说一句:“这都是他们自己做的决定,我们也真是一无所知。”
咱们提供的,从来都不是一条鱼,而是渔网和怎么捕鱼的技巧。至于朋友今天想去哪个海域捕鱼,那纯属他自己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