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52年,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送出了一份足足六万字的军事文献,让朝鲜战场瞬间变了天!
这份报告的作者,是刚被抓不到四年的国民党二把手吴绍周,真是个摊牌的小伙子!
他的两个点子让毛主席笑得眼睛都眯成缝,立马拍板提前放人!
这位苗族大将军到底唠叨了什么,竟然能让大领导破天荒地放一个罪犯?
功德林里的美军战术研究班,当朝鲜战争的炮火在北京炸响时,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里可就热闹了起来!
这德胜门外的老监狱,揽着一百多个国民党顶级将领,真是个“将军保龄球馆”!
想法各不相同,有些人正做着春秋大梦,以为解放军肯定打美军,结果等蒋介石卷土重来,他们就能重新自由自在地活着。
有一帮人心里还挺纠结,虽然自己被抓了,但看到外面来敌,不自觉的还是为国家加油!
吴绍周算是那边的啦!
这位来自贵州天柱的苗哥,1948年在淮海大战上被人抓了!
作为第85军的头儿,他带的班子基本都是美制装备,汤普森机枪、M1步槍还有巴祖卡火箭筒,这些玩意儿他都琢磨过。
美国的军顾问团老是跑来他那儿指导训练,那些长得像外星人一样的教官,吴绍周和他们接触可不少。
美军的战斗方式、优缺点,他心里明白得跟了锣鼓似的!
管理所的干部一问谁要参加,吴绍周像打了鸡血一样,第一个手懸得老高!
研究小组聚集在功德林的书屋里,十几位参与者像大葱围着香菜一样坐在长桌旁,桌子上铺了一张朝鲜半岛的地图,还有些美军装备的照片和资料。
吴绍周抓起红笔,在那地图上划了几个圈,标明美军可能扎营的地方和调动路线,接着又用蓝笔把山的走向给圈起来。
第一周,他就像个沉默的考古学家,只顾着在资料堆里刨啊刨,地图上画个不停,旁边的人聊得热火朝天,他却一脸认真的研究。
众人都瞅着他呢。
六万字的报告里藏着两招绝活,从九月起,研究班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忙,吴绍周成了主力写稿子,其他小伙伴负责添砖加瓦。
这篇报告叫《研究美军的战法》,开始打算写四万字,结果越写越多,竟然飙到六万字!
吴绍周写的字跟机关枪打出来的一样,个个标致得很,每一撇每一捺都像是在开会似的。
第一招儿:白天不打仗,晚上偷偷摸摸来一发!
他把各种作战招数一条条摆了出来,什么分队混着干、小分队爬山绕后、还用地形当盾牌往前冲,每种招法都有图解说明得明明白白的!
第二招绝活:搭个地道打法体系!
当时没啥高科技,就靠地道里拐弯抹角和肉搏,硬是把日军给耗死了!
吴绍周脑洞大开,想出了一个夹杂着指挥中心、战壕、爆破位置和医疗通道的地下迷宫,简直是个地下版的“打不死的小强”系统!
战士们可以在地下窝里倒腾,存点东西,藏个人头儿,想要一激动就能通过秘密小道悄悄蹭到美军那边。
搞报告的时候,功德林里半夜灯火通明,吴绍周趴桌上写字,一写就是好几个钟头。
有时写得筋疲力尽,他就会起身,跑到窗边透透气,瞧瞧外面的黑漆漆。
他脑海里浮现出南口那场战斗,时间回到1937年,他带着部队跟日军的板垣师团对干。
开战前,他叫人做了好几堆孔明灯,趁着黑夜顺风放出去,结果日军误以为是新型武器,拼命朝天上的灯瞄炮轰。
敌人正纠结的时候,他带着后备军狠狠一冲,给了日军一个痛快,攻势全打没了!
那一仗,他就是搞黑夜偷袭!
对着美军,情况差不多都是那么回事儿。
李参谋一翻阅,顿时目瞪口呆,这可是个不简单的玩意儿啊,居然是一整套对美国的打击策略!
战场的测试结果和决策资料飞快到了中南海,简直比火箭还快!
那天晚上,毛主席在办公桌前泡在文件里,秘书把本《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》按到他桌上,他随意翻了翻,结果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。
六万字,他从开头看到结束,简直像是吃了个大碗的牛腩面,一口气都没停!
瞧见夜里打仗的建议,毛主席嘿嘿笑着点了下头;看到坑道作战的招数,他立马站起来走了几步。
11月1号,志愿军在云山开战第一炮!
天黑了,志愿军的小兄弟们悄咪咪往美军那边爬,美国的大兵还在帐篷里悠哉悠哉地喝着咖啡聊是非,完全没想到中国的队伍会在这黑乎乎的夜里来搞事情!
哐当一下,号角一吹,志愿军像打了鸡血似的,从天南地北直扑美军那边去!
美军的坦克和大炮在黑夜里就像摆龙门阵,飞机更是连个起飞的机会都没有!
云山这场仗打了整整三天,美军第8骑兵团差不多成了“团灭局”,这是他们从成立到第一次遇上这种情况,简直让人瞠目结舌!
吴绍周一听到这个消息,坐在牢里不吭声,只是自个儿点了根烟,仿佛在跟墙壁聊人生。
1951年3月,这场战争就像个顽固的老头,死活不肯走。
美军换招数,开始疯狂轰炸志愿军的阵地!
天天都有上千颗炮弹像下雨一样轰到志愿军那儿,兄弟们伤得那叫一个惨!
这时候,吴绍周的第二个主意刚好派上了用场。
志愿军的工兵兄弟们一窝蜂地跑到前线,开干了前所未有的坑道施工大事业!
这地方的坑深得就跟大脑袋里的坏东西一样,往下有18米呢;那条最长的通道就像个蛇皮袋,有900米那么长!
北朝鲜的冬天啊,冷得跟冰箱里差不多,气温能低到零下二三十度,地面都冻成一米厚的硬邦邦!那志愿军的小伙伴们一边拿着枪,一边挥舞着钎子,在这大雪天里挖个坑道,真是拼了老命呀!
没得工具,就自己搞个铁匠炉,跑去捡战场上那些炮弹壳子,给它们整成锤子和钢钎!
没得炸药,居然还敢在敌人的未爆弹里摸索,真是玩命的搞事情呀!
这地下通道开始是为了躲炸弹,后来变成了打仗的舞台!
美军白天像放烟花一样轰轰作响,把地面破得稀巴烂,志愿军晚上就像老鼠出洞,飞快跑出来修补。
美军一窝蜂地冲向某个战斗点,志愿军立马通过地下通道快速调动人手支援。
在上甘岭这场大战里,志愿军在坑道里硬挺了43天,美军则像撒豆子一样扔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炸弹,但就是连个小山头都占不了。
1952年10月的一天早晨,功德林的头儿把吴绍周拉进了办公室。
那天午后,华北军区的人过来接他走,在临出功德林之前,吴绍周回头瞅了一眼那栋八角的楼。
整整四年,从战犯到自由人,这家伙的人生简直像是在坐过山车,翻天覆地啊!
回到湖南长沙,吴绍周终于见到了隔了好多年的媳妇,两人就像发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,一见面就泪如雨下,心里的苦水一下子全涌出来了。
他没回贵州老家,而是在长沙扎根,结果这位曾经统帅千军的将军,现却化身为一名普通工人。
每天早上,吴绍周和他老婆一起到车间扭麻花,他手艺不错,做出来的面料又厚又耐磨。
邻居们都觉得他人挺好,但谁也不知道他以前是个当将军的!
1956年,吴绍周进了长沙的织布公司,后来因为身体不行,被组织给安排去当管理人员。
1962年,他入伙成了湖南省文史馆的成员,还当上了湖南省人民委员会的顾问。
可是他留给的两条打仗建议,结果被抄进了《志愿军打仗指南》里。
黑夜开战、地道来回走,围着打反击,这成了之后边界打斗的基本套路。
美帝老哥们终于开窍了,发现咱中国人的招数果真够呛!
1966年5月10号,吴绍周在长沙因为生病撒手人寰,享年64岁。
他的灵堂就像个织布厂,来了全是穿布的师傅和研究历史的朋友。
听说他想回家,结果全家把他的灰烬送回了贵州天柱那儿埋!
那天,天柱县的乡亲们欢天喜地,放起鞭炮来庆祝这个游子终于回到家啦!
一个罪犯,最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大英雄,这就是吴绍周的人生传奇。
他用脑袋里的军事智慧为抗美援朝添了把火,后半辈子也证明了,只要跟老百姓一条心,过去的那些小错都能翻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