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言
普京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双双现身中国,但偏偏就在这时,从欧洲方向传来了两个对俄罗斯极为不利的消息。
在这样一个中俄联合展示合作成果的场合,乌克兰不仅没有淡出视线,反而“通过外部渠道”打了回来。普京刚刚离开莫斯科,乌方的巡航导弹就飞了出去,同时欧盟方面也传出有可能出兵的新表态。
面对这种局势,古特雷斯选择沉默。中国呢?不是不想管,而是现在还轮不到中国出手。
导弹打到普京身后,联合国秘书长静默
8月底,普京刚抵达中国参加上合组织峰会,还未完全展开行程,乌克兰就传出使用“火烈鸟”巡航导弹的消息。这是这款导弹首次出现在俄乌战场,而且一口气发射了三枚,目标直指俄罗斯军方阵地。
“火烈鸟”的射程超过3000公里,理论上可以直接打到莫斯科。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次战场试探,更是一种威慑。虽然这次的导弹袭击并未造成明显伤亡,但这并不是重点。泽连斯基真正想传达的信息,是“我有能力打到你家门口”。
这条消息发布的时间点非常敏感,普京刚离开俄罗斯,乌克兰立刻动手,显然是有意而为之。而且根据公开报道,这种导弹部署背后很可能有北约支援的影子。
而泽连斯基这次的举动,其实也说明乌克兰现在不是不想谈判,而是想在谈判前继续加码,用军事压力换取更多筹码。但问题是,这种方式是否真的对俄罗斯有效,是否会逼普京妥协,恐怕并不乐观。
俄罗斯去年以来已经多次遭遇乌克兰的深度打击,包括克里米亚方向的无人机袭击和边境城市炮击,但都没有改变普京战争到底的基调。这次“火烈鸟”登场,更多是象征意义,而非战略转折。
与乌军导弹几乎同时传出的另一个消息,来自欧洲方向,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接受英国《金融时报》采访时明确表示,欧盟多国正在积极讨论出兵乌克兰的具体方案。更关键的是,她还透露,美国已经承诺将为欧洲出兵提供安全保障。
这意味着什么?美国不直接出兵,但会为出兵的欧洲国家兜底。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操作模式,美欧“分工协作”,美国负责战略支持和防护,欧盟动手出兵干预。
当然,目前欧盟出兵仍处于政策讨论阶段,尚未形成统一决策。但从法、德、波兰、波罗的海三国等国家的表态来看,确实有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对“直接军事介入”不再排斥。尤其是波兰、立陶宛等前线国家,早已私下向乌克兰派出军事顾问和技术支援部队。
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个巨大压力。一旦欧盟真的出兵,哪怕只是名义上的维和部队,俄罗斯将面临“前线+欧洲双面夹击”的新局面。
在这两个坏消息接连爆出的同时,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正在天津出席上合峰会。但至今为止,古特雷斯对乌克兰局势没有公开回应,只是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了一条关于加沙局势的评论。这种“回避式沉默”,其实很能说明问题。
联合国在俄乌战争中长期缺位,表面上看是中立机构不便干预,实质上是没有能力干预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就是交战方俄罗斯,任何制裁、决议都很难通过。加上美俄中三方在安理会内部的博弈不断,联合国只能在二级议题上做些技术性协调。
古特雷斯当然明白俄乌战场的严重性,但他更清楚,自己说什么都不会带来实质性影响。
中国介入空间在哪里?
而就在联合国躺平之际,外界其实越来越关注中国。尤其是普京带着3位副总理和十几位部长来中国,显然是想借上合峰会的机会加强与中国的双边合作。俄罗斯现在在西方完全被围堵,中国几乎是它仅有的经济缓冲。
乌克兰方面也不是没动作。就在普京来华前几个小时,泽连斯基主动致电印度总理莫迪,请求他在上合峰会期间替乌克兰说话。这通电话本身就说明,乌克兰正在试图通过上合组织国家,尤其是中国,间接寻求突破。
问题在于,中国不是不想管,而是目前不具备主动出手的空间。首先,俄乌双方在领土主权问题上毫无共识,连谈判的起点都没有;其次,欧美尤其是美国内部,包括共和党阵营,始终担心中国趁机抢国际声誉,不愿给中国调解正面授权。
中国目前所能做的,是保持沟通,等待局势变化。一旦欧美调解失败,战争持续恶化,才是中国出面的窗口期。而这个窗口,很可能取决于特朗普是否彻底放弃对停战的主导权。
普京这次访问中国,为期4天,时间不短,规格很高。除了参加上合峰会,他还将与中方展开一系列双边会谈。带来的代表团规格也很罕见,显示出俄罗斯对这次行程的重视程度。
从俄方角度看,这次来华的主要诉求有两个:一是扩大经济合作,特别是在能源、贸易、科技领域争取更多中方支持;二是希望在国际层面获得中方“站台”,为其在外交舆论层面缓解欧美围堵压力。
普京显然知道,中国不会轻易在乌克兰问题上公开选边。但只要中国保持中立、不加入西方制裁阵营,对俄罗斯来说就是战略胜利。而如果中方能在联合国、上合峰会等多边平台上给予外交支持,那更是额外红利。
对中国来说,这也是一个机会窗口。普京当然也清楚,战争打到今天,俄罗斯再拖下去成本只会更高。所以他必须寻找更多非军事的空间来缓解更多压力。
参考资料:
冯德莱恩:欧洲正在制定向乌克兰派兵具体方案
2025-09-01 05:39·央视新闻
行程披露!俄总统助理:普京在华停留如此之久,实属罕见
2025-08-30 21:07·观察者网
#热问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