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全网都在讨论三宝的育儿观。
让孩子随心所欲,想干嘛干嘛,不想写作业就不写,反正快快乐乐长大比什么都重要。
估计每个做了父母的人,都有一瞬间会想,到底是让孩子快乐长大还是要管一管?
我之前也困惑过,每次教育完孩子,心里都特别愧疚,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,是不是对孩子太严厉了。
直到我看了杨蕴如的故事。
她的故事像极了张爱玲的《第二炉香》。
《第二炉香》我曾经没看懂,长大后才真正看懂。她讲了一个不懂性爱的女孩,结婚后面对丈夫正常的性行为,觉得肮脏野蛮,拼命要逃跑,并且闹得人尽皆知。
杨蕴如就是这样的女孩。
她是真正的白富美,父亲是天津银行行长,母亲也出身名门。
图片
母亲在生育上特别坎坷,孕育八个子女,要么流产要么夭折,最后只留下来两个,而杨蕴如是老大,所以从小就倍受宠爱。
不管做错什么,父母都不忍心责骂她,渐渐养成了公主脾气,大家也都叫她“大公主”。
那时有钱人家的孩子都会去读书,杨蕴如也去了。
但读书多苦呀,她嫌天天坐黄包车去上学辛苦,去了学校天天待在教室学习也无趣,根本学不进去。
后来死活不肯上学了,天天待在家里看言情小说。
她的家庭能够支撑她过随心所欲的生活,所以她就真的随心所欲,想干嘛干嘛,不想干的就不干。
17岁时,父亲去世,去世之前留了遗嘱,让杨蕴如好好上学,如果不上学,就不让她出去,也不让她嫁人,关在家里一辈子穿布衣。
可见父亲已经预料到,让孩子随心所欲下去,后果必定不会好。
但父亲去世,家里一切母亲说了算,母亲心疼女儿,遗嘱也就作废了,杨蕴如依然想干嘛干嘛。
18岁时,杨蕴如和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孙家少爷结婚。
他们的婚姻是真正的门当户对,结婚当天,仅贺礼就有200多担,穿上婚纱的杨蕴如又极美,孙家所在的整条街都轰动了。
结果新婚之夜,发生了《第二炉香》里一样的情景。
面对丈夫正常的行为,杨蕴如吓得瑟瑟发抖,好不容易等到回门,回去就抱着母亲哭,说丈夫是禽兽,说什么都不肯再回去了。
后来孙家遇到一些危机,孙少爷跑到丈母娘家来住,杨蕴如躲他如躲瘟疫,不住一间房,不一桌吃饭,甚至不说一句话。
等到孙家危机解除,杨蕴如在母亲和亲戚劝说下,终于同意回到婆家生活。
但问题没解决呀,回去以后还是无法接受夫妻生活,看到丈夫就闹。
没办法,两个人只能登报宣布离婚。
门当户对的婚姻就这样草草收场。
杨蕴如的大公主脾气,让她事事想压人一头,看到妹妹上燕京大学,她不服气,也要上。
图片
家里的叔叔也是银行行长,给她弄了一个燕京大学旁听的资格。
但在大公主的人生字典里,没有学习的选项,哪怕上大学,学习也是排在最后的。
她先到学校宿舍转了一圈,嫌宿舍不好,非要住到叔叔家。
但她那性格,谁也受不了啊,她自己也受不了寄人篱下,没多久就搬出去了,在外面租了房子,还离学校很远。
嫌坐黄包车灰太大,她直接租了汽车上学。
到了学校也没听课,而是天天在校园溜达。
溜达的时候,遇到了一位姓赵的学生。这次杨蕴如竟然开了窍,终于懂性事了,但懂了更让人犯愁。
她直接和对方在出租屋同居了。
这在当时那个年代,算是严重的事故了。家人为了保住她名声,只能让他们俩尽快结婚。
为了避免大公主被婆家欺负,生活得不顺心,娘家还陪嫁了一男一女两个仆人。
结果仆人成了她再次离婚的导火索。
仆人经常在她面前说,姓赵的就是为了她的钱,居心不良,还长得那么难看。
其实,和任何人结婚,都一定有人不看好,说各种坏话。关键还是自己怎么想,毕竟婚姻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。
但杨蕴如毕竟不学无术,没有独立思考能力,别人说啥就信啥。
仆人说得多了,她就真的觉得丈夫不好,将丈夫告上法庭,起诉离婚了。
按理说,家里那么有钱,即使离婚也依然可以过很好的生活。
但一个人能不能过得好,不仅仅看物质条件,还跟心性和对人生的态度有关。
而这些都是杨蕴如缺乏的,她从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,没有经历过挫折,不知道如何面对人生风雨。
两场失败的婚姻,已经彻底打垮了她,让她精神失常,42岁就彻底疯了。
一个精神失常的人,即使家里有佣人照顾,佣人也会打骂她。
母亲再爱她,也不可能天天看着她,说不定也会烦,何况,母亲总要离开她的。
父母对孩子的爱,终究保不了孩子一世。即使家里能托底,也托不了一辈子。
真正能保孩子一世的,是孩子的学识,是与人相处的能力,爱的能力,以及面对挫折的能力。
而这些,孩子小时候并不知道,大多数孩子小时候,只想玩得开心一点。
做父母的,需要让孩子走在正确的路上。
快乐教育不是完全放纵,而是在正常的教育之外,尽量给孩子更多空间,尽量让孩子开心一点。
不指望孩子成龙成凤,但该有的教育不能少,该狠心的时候也得狠心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